高职电视编导专业讨论论文 一、高职人才定位——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过去,广播电视专业培育的人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中等职业学校培育的“工匠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育重技能,轻理论,出来以后上手快,但缺乏广博的文化艺术基础,后劲不足;另一种是高等专业学校培育的“书生型”人才,属于学院派,重理论,轻实践是其显著特点,理论大于实践。这样两种类型的毕业生显然不符合当今人才市场的需求了。 具体的培育目标是:培育具备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广播电视部门和广告、音像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电视节目策划、编导、摄像、制作和新闻采访、动画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制订科学、动态的人才培育计划 人才培育计划是人才培育目标、基本规格及培育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课程体系的建构关系到专业的定位和人才类型的培育,也关系到毕业生今后的就业。课程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以需定学,以用定学,突出学以致用,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围绕职业必备的技能构建三个层次的核心课程体系,使学生尽快掌握电视节目采、摄、录、编等各个环节的技能。第一个层次是节目制作所必备的基础课程,如新闻写作、摄影基础、美术基础、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是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习专项技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广播电视专项技术的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制作技术、新闻采访、电视画面编辑、三维制作等;第三个层次是电视专题、电视策划、电视广告、电视文艺、动画制作、编导创作等综合性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制作节目的综合能力。三大核心课程体系,一层深化一层,环环相扣,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主干框架,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 三、编制实践性强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课程和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根据培育目标和人才培育计划对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术的范围、深度、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作出的明确规定。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该专业的中心组成部分,必须体现专业的特色,编制教学大纲应该充分体现实践性较强的原则。以电视编辑这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为例,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蒙太奇、画面编辑、声音编辑、节奏把握和结构安排,还应要求学生学会整个编辑机的使用,并能自己从选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