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老师工作室教学模式 摘要: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和项目的制造性结合,在激发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设计类人才职业实践能力培育方面尤为重要。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老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时机已然成熟,具备了专业学生参加校企实习的条件,从而能够显著强化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间接拉动高职艺术专业就业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我国的高职院校始终以培育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教育任务。近些年,全国各大高职院校都大力进展艺术设计专业,这就使得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处于改革探究阶段。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资源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育,因此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尝试推行工作室教学模式,试图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育。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老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一)针对性锻炼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主要目标在于为创意型产业的进展提供专业的人才力量,因此非常看重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培育。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正在于能够实现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育,这有利于保证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获得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在将来走上职业岗位的时候,能够真正胜任本职工作。 (二)专业性促进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通常来说,高职院校所采纳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由校外的企业提供支持,能够更直接地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提供职业层面的指导意见,从而凸显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职业化特征,显著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就业率。艺术设计类专业老师工作室类似于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环境,能够及早带给学生一种置身于职场的体验,从而在不断参加专业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个人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形成工作室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1]。 (三)有助于实现产学研之间的协同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老师工作室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属于将专业教学延伸向了就业市场,所以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帮助老师尽快完成专业教学任务,而且还可以加强企业和院校之间的沟通互动,带动产学研模式的推广应用。这样,现代企业的先进技术能够更早地为专业学生所认识,使得专业学生的设计项目得到深化或者实施,更加符合市场进展的一般特征。(四)能够激发师生教学互动积极性高职院校培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