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讨论 摘要:《化学分析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职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往届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情况,提出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让学生学有所得,以期提升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化学分析技术;教学改革 目前很多高职毕业生就业后并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和新环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环境与之前所处的校园学习环境差异较大,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因此,加强校企文化融合不仅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人的全面进展,而且有利于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实现“零距离”就业。 1 课程地位与学情分析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是高职药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入学之后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即专业启蒙课,是中学化学的补充与提高,又为后续专业课程(仪器分析、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专业人才培育方案中,该课程起着“打基础”、“强技能”的作用,旨在培育、提高学生分析检验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高职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自律性较差,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仔细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敬业进取、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讨论基金项目“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组采纳无记名网上问卷方式,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动物药学专业、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2024 级、2024 级学生进行了“高职药学专业《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存在实验操作不法律规范、测定原理不理解、公式应用不熟练、测定结果精密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在有限的 60 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技术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与技巧,以达到高职高专培育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目标,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药学院动物药学专业、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 2024 级学生的《化学分析技术》课程进行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教学改革,将企业的文化精神、行业法律规范、质量标准等落实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2 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化学分析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2.1 依据企业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优化教学内容。该课程选用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