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分析论文 一、现代高职院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现在,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上大学似乎已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日,对于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而言,愁的是如何才能上一所重点大学,或者如何进入一个前景光明的专业。于是,更多的孩子在高考时把眼光都投向了热门专业、重点大学。从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成人高校优化组合而成的高职院校,也相应地调整了专业与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生源质量的下降,似乎还是成为不可避开的事实。不可否认,这些学生无论在文化基础、道德素养,还是行为习惯上都与普通高校有差距。因此,有部分老师把某些职业院校面临的办学困境归咎到这一点上。从而对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丧失了信心,认为道德教育对这些学生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孺子是不可教也”。其实,我们认为,一味的埋怨、指责高职学生是不恰当的。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对于这些所谓差生更是如此。他们在小学、初高中阶段,也许因为各种的原因,成绩落后,遭受卑视丧失学习兴趣,滋生一些不良习气。到了职业学校,如何改变这些不良习气,重新树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院校的老师们重要的责任。因此,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德育,即对意志、兴趣、性格、心态的培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职业学校工作中的意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为了避开道德教育在传统方式下变成教条化的说教,我们可以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对于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将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生活德育——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尽管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寄予厚望,但是我们在实际中却看到学校德育工作如今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状――德育无能。不光是职业学校老师抱怨,几乎所有中小学老师都普遍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蛮办法不行,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德育的实效性偏低。学校德育如何才有实效性,一直是大家关怀的热点问题,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更是一个难点。 近几年来,在德育讨论与实践领域,有许多学者呼吁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强调道德主体和道德体验,提出“生活德育”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真实体现,真正地把人的完整生命纳入到德育的视野,同时提高了德育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德育内容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生活化并不是要德育简单的等同于个人生活,更不是要降低德育的品质,而是要让德育为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