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道德讨论 3 篇 第一篇 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教学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脱节,说教形式较为严重,高职院校老师在教授《基础》课时,过分注重于理论,将一些德育教育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对于这些理论说教却十分反感,导致教育的成效不大。德育教育要有理论作为支撑,但是假如片面的强调理论,学生也只能将德育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的修养,而不能外化为行动,这与我国的德育教育目标是背离的。 1.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策讨论 1.1 及时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增强德育教育的认同感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要符合国家对学生德育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相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方面强调专业性、职业性以及实践性,老师要牢牢把握“工学结合”的原则,以职业人才培育为主线,整合专业课程与《基础》课资源,合理开发使用教材,为学生的职业进展服务。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诉求,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职学生在专业化成长与进展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的价值要求统一起来,在为社会制造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个人的利益诉求。高职院校《基础》课老师必须准确把握社会的脉搏,让学生寻找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切入点,在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同时,为自己的进展提供宽阔的空间。只有学生从心底里认同主流的社会价值理念,才能更好的为社会进展服务,老师要帮助学生强化价值认同。 1.2 探究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 一言堂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专业进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德育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老师要大胆的拓展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将校园生活和课堂实践融入其中。比如在课堂之上,运用案例分析、辩论、情景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加到课堂讨论讨论中来,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增强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认同。在实践教学中,《基础》课老师还应该充分考虑高职专业的特点,使理论的德育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进展诉求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在工厂实习培训的机会,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道德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与一线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