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查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也在大范围的增多,其不仅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的严峻局面,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城市与城市间的相互沟通。因此,为了使其在社会进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相关施工单位一定要在工程项目开展前期,做好现场地质勘查工作,确保其场地的设计规格及稳定性等能够达到相关标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速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好的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进展。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查;特点分析 高速铁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可直接关系到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长期进展,其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标志性的产业之一,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工程项目也在不断的扩大,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其更好的满足交通运输业的需求,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对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审核,并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技术处理措施和相关设计方案,这样才能确保高速铁路工程的顺利开展,使其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如期完工。 1 地质勘查评价与统计特点分析 1.1 地基岩土适宜性和稳定性的勘查特点 高速铁路工程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在施工场地稳定性较高的基础上,所以,在对其工程场地进行地质勘查时,关键要素就是确保施工区域的地质稳定性,禁止选用高烈度地震区、不稳定地块等作为高速铁路工程的施工场地。另外,山崖倒塌地带、边坡失稳地带、黄土源区以及容易产生岩溶地面的区域等也是不易构建高速铁路工程的控制因素,在进行施工线路设计时,一定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对这些受限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分析,进而择优入取,尽量选择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作为工程开展的主体场地。此外,沉降变形也是高速铁路构建设计过程中,需引以为重的要素之一,据我国高速铁路设计法律规范的要求,通常,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工后沉降应尽量保持在 15mm 范围内,即使处在十分平稳的状态下,其工后沉降的最大误差也要控制在 30mm 之内,尤其是路基、桥梁、隧道或横向结构等关键施工部位的工后沉降,应以小于 5mm 的设计误差为基准。相对,有砟轨道的路基工后沉降应在下列地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相关基准,如当设计速度为每小时 250km 时,其普通地段工后沉降要尽量小于 10cm、桥梁墩台的工后沉降要小于 5cm、年沉降速率要小于 3cm;而当设计速度为每小时 300km 或 350km 时,则普通地段工后沉降要保持在小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