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东平作品研究论文

黄东平作品研究论文_第1页
1/18
黄东平作品研究论文_第2页
2/18
黄东平作品研究论文_第3页
3/18
黄东平作品讨论论文 黄东平,祖籍福建金门,1923 年 4 月 28 号出生于印尼东加里曼丹。中国的生活经验和华文教育背景,为黄东平走上华文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黄东平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60 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50 年代,他不仅发表了百多幅政治讽刺漫画,而且也发表了相当数量的杂文。50 年代中期,他开始小说创作。这个时期他写的作品鲜亮地体现了身在印度尼西亚,心在中国的华侨心态。 1965 年“九·卅”事件之后,整个印度尼西亚汉字被禁、华文学校被关、华文创作转入地下。这使得中华文化在印尼遭受断层的境遇,华人失去文化之根的焦虑也暗流涌动。此时,黄东平开始暗暗构思和创作长篇小说。黄东平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华人历史的叙述,小说《侨歌》三部曲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海外华文作家的重要地位。 20 世纪 80、90 年代,是黄东平文学创作的第二个春天,也是他个人创作的第三个时期。除了大量的杂文之外,中短篇小说集《远离故国的人们》和《头家——估俚》分别收录了中短篇小说 14篇和 9 篇。这个阶段黄东平的创作趋于成熟。思想取向也比较复杂,但仍以执著表现华人历史凸现他创作的特点和可贵之处。 本文讨论的是黄东平创作中的异族形象。他通过超越了种族的阶级叙事的方法描写各类异族形象,通过对异族审视的同时从另一个方面展现华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这使得他的异族书写有着历史文献的价值,与其他作家的同类题材相比有自身的特点。 一、异族形象类型 黄东平在作品中描写了华人眼中的异族形象,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当地人的生活人的生活状况,尤其写出了印尼穷人的生存状态。他以他华人的眼睛来看异族,其描写的殖民地时期的异族形象有如下四种不同的类型:贫民、殖民者和殖民者的走狗以及当地革命者。这种对异族的想象,一方面为印尼殖民时期的状态留存了一段文学性的历史,重新挖掘和试图重建一段历史:另一面反映了黄东平对于自我的定位,在关照异族中凸现华人的心态。 (一)皮影人生:贫民 第一类异族是贫民形象,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甚至连自己的年龄都不知道,生下来就是默默地活,然后就默默地死。这些农民的唯一的娱乐是看“哇影”(类似中国的皮影戏),而这些农民们正如皮影戏中的人物,没有年龄,没有生命的活力,所有的生活道路是被操纵的。操纵他们的人有殖民者,有当地的宗教势力等等。 他们的名字只是一个代号,就像“细蒂”这个名字在一个村子里有十几个。名字并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东平作品研究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