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文言文宾语前置类型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格式:主语+否定词(莫、不、未、毋等)+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3)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糜、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注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2/6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语+宾语(何、曷、焉、胡、谁等)+动词(介词+动词)。(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者的人是干什么的?”(7)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8)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9)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搂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恶。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如:格式:主语+宾语+之+动词(1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