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席勒——美育书简(下)第十四封信人性追求的无限是怡乐的冲动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个冲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冲动在活动的同时,为另一个冲动的活动奠定了基础,划定了限界;而且一个冲动能够在最高程度上显示出自己,必须依赖于另外一个冲动的能动力。当然,这种关系只是人的理性的一个任务,如果人的生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因此,我们只能把它看做是一种人的人性观念——从最根本意义上说,它是一种人性追求的无限;我们只是在时间的流延中与之越来越接近,但永远也难以达到。人在追求形式时不应该牺牲他的实在,人在追求实在时也不应该牺牲他的形式;相反,他应该在一种特定的存在中,寻求绝对的存在;他应该在一种无限的存在中去寻找特定的存在。他应该具有理性人格,以便在感受外在世界时能够保持他的不变,否则他只能变成世界的物质。他应该去感觉外在的世界因为他意识到有一个自我;他应该意识到有一个自我,因为他正在感觉世界。只要我们仅仅只满足于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当中的一个,或者我们先满足一个后再满足一个,我们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也不是现实中的经验的人,而只是一个仅存于观念上的人。其中的原由在于,如果人只是在感觉,他的理性人格或日绝对存在对现实的他来说就永远是个秘(永远意识不到);同样,如果人只是在思维,他的在时间中的存在或日状态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永远的秘(永远感觉不到)。这里,如果我们假设在一种状况:人同时意识到双重经验——他既感觉到自己是实存的,同时又意识到自己是自由的,既认识到自己是精神的,同时又感觉到自己是物质的;如果出现这样一种状况,而且绝对地只是在这一种状况下,人就会惊鸿一瞥地观照到他的完整的人性,而且那个引起他惊鸿一瞥的对象,就会成为他已经实现的一个规定的象征,引起他的流连忘返,并成为他在时间的整体中已经达到的具有无限意义的一种表现和标志。也就是说,如果这类状况在一个人的经验中出现,一个新的冲动就会在他身体内部被唤起,并因为这个新的冲动是与前述的那两个冲动一起活动的,从各自的角度看去,它与那两个冲动并不是一样的,而且呈对立状态,所以称为新的冲动。那么,要求变化、要求时间有一个内容的感性冲动,和要求废弃时间、要求保持恒定的形式冲动,两者结合在一起并同时运动的那个新的冲动,我们暂时称它为怡乐冲动(随后会进一步论证这一称谓)。这个怡乐冲动所指向的目标是:在时间中扬弃了时间,让演变和绝对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