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的我们 又穷又丧又焦虑 现在很多 90 后都处于这种状态中,被生活压垮了身躯,用“平平淡淡才是真”来安慰自己。还有人沾沾自喜,觉得这种态度就是不争不抢,无欲无求,标榜自己达到了佛家的思想高度。但看着房价一夜间涨几千块,自己的工资永远赶不上上涨速度,90 后的我们内心又很焦虑。 “我不想努力工作了,反正累死累活也就三千块。” “日子凑合着过,随便吧,反正也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我不想继续学习英语了,反正以后又用不着。” 各种“丧”系表情包在朋友间疯传,其中包括著名的“葛优瘫”。 最近还涌现了一大批据说是非常贴近90 后的文章: “第一批 90 后已经出家了” “第一批 90 后,秃了” “第一批 90 后,离婚了” “第一批 90 后……” 出家,秃顶,离婚……难道这些只发生在 90 后人群中吗? 其实不是。只是现在这个社会对于 90后的期望值太高,往 90 后身上堆积太多了的压力。藏在这些文章的背后,是这个浮躁的社会的另一面镜子。 -2- 许多人都被这句话击中过: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听说现在计算机行业很吃香,于是你打开电脑找了几个课程进行学习,想着技多不压身。 才听完老师的自我介绍,朋友发信息过来,说最近有部电视剧不错,强烈推举。你按下了暂停键,开始跟朋友你来我往,打开了话匣子,从电视剧聊到了人生,从人生聊到了目前的状态,互相吐槽这个 sb的世界。 你们越聊越觉得气愤,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功利的社会可悲。 课程是看不下去了,你安慰自己:反正我又不急着转行,晚点学也可以,也不着急这一天。 于是你心安理得地拿起了手机,又刷起了微信,微博,qq 空间等社交媒体。“叮”地一声,微博跳出来一条新热点:90 后月收入多少才能感到不焦虑。你一下子惊醒,想要改变点什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3- 一边焦虑,一边自我放任。 部分 90 后在这种状态中反反复复,被大众监督,又被社会当做热点消费。 第一批 95 后已经进入社会。很多人刚毕业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升职还无望,原先对工作、对生活的激情逐渐被现实消磨掉,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屈服。 社会与校园差别很大。念书的时候,觉得毕业后只要努力工作,生活肯定不会辜负你,想法很单纯。 你呕心沥血做出了一个策划案,老板只是给了你口头鼓舞。 你每天早出晚归到客户家里报到,好不容易打动了客户,签下了一个大单子。老板很快乐,给的奖金还没有工资的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