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话梅城》读后感 1000 字 从改革开放后,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往日,用一个词沧海桑田来形容不为过。下面我带来的是《沧海桑田话梅城》读后感 1000字。 在迎来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读到了我的好友叶安新先生的力作《沧海桑田话梅城》,十分欣喜。全文用对比方式,用实事说话,采纳了诸多史料,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展开了一幅全景图画。文笔流暢,娓娓道来,一气哈成,并嗄然收笔,留下思考,更是作者一贯的行文风格。由此,使我想到了许多。 作品使我直观的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我 16 岁就离开了黄梅,断断续续的回家乡住几天,加之零零碎碎的记忆,使我建立不起完整的概念。 这篇作品虽然不是如地方志那样对梅城作全面的介绍,但却帮助我了解了许多。作者用他所能掌握的史料作了回顾,如当年的礼堂和招待所是用城墙城砖建的,当年只有 12 至 16 家公共服务机构,当年麻石条铺就的街宽只有 4 米、县城东西长和南北长各千米左右、县城面积一平方公里左右,当年在 1965 年才用上电、1975 年才装上自来水,在 70 年代才通黄梅至武汉的班车,在此之前的对外的唯一通道是水路,还有人们吃饭、穿衣、娱乐生活的细节描写,等等这些我都依稀记得,但文中的时间节点及具体数据,则使对当年模糊的印象现在更清楚了。 作者用了更重的文笔描写了现在,如现在的梅城有 20 平方公里,有 2O 万左右人口,有 7 所小学、5 所初中、3 所高中,有3 处公园和一处"一河两岸"开放式公园,有7 条 60 米宽大道,有 7 条公汽线路,有 2条铁路、2 条高速路、1 条在建的合安九高铁,有在建的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区,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高档酒店和体育馆、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有 5 家旅行社,有小车进入家庭、旅游和健身成为常态的新型生活方式,以及与物资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生活。 对这些,在我现在时常回家乡时,也都每每感受到了作品描写的情景。作者的观察是细致的,描写是客观的,写到这里,作品中的画面和我的所感,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梅城美景就出现在眼前。 作品使我想到了我们是有幸的一代。我们是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人,我们也同样是不可能脱离时代的人,而时代的变迁是一步一步在内外部环境综合作用下和在艰难探究及曲折进程中走过来的,我们党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 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使我们国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