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读后感 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读后感,有小伙伴读过这本书吗?我推举大家可以去阅读一下,下面大家先来看看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读后感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在当今社会,人们信仰缺失,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唯利是图,国家已处于危难之时。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要大力弘扬和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谓催生了全国人民的精神食粮,人人有精神,国家才会有国魂。有了人民的信仰,就有了国家的力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还会远吗? 寒假里,读了《致加西亚的一封信》,感受获益良多。故事情节简短平实,却成为了风靡全球、畅销不衰的励志经典。年轻的陆军中尉罗文,受命于危难之际,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穿越枪林弹雨,躲过明枪暗战,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把信交给了加西亚,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它向人们深刻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对工作的忠诚与信念。正是这种忠诚与信念,焕发了对完成工作而产生的敬业、勤奋的动力。罗文的精神应该作为我们每个人自身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于工作任务不计得失,不怕困难,忠于职守,积极实行行动,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务。 信念、敬业、勤奋,永远都不是落伍的动词。这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相吻合。提倡这种伟大的精神:信念、敬业、勤奋,这也是作为一个人民老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细细品来,对我们今日做好学校工作有着深远意义。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支持着人们生活,督促着人们奋斗,推动着人们进步,正是它,制造了世界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信念是敬业、勤奋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信念的力量是生命的源泉,在它的帮助下,人生路上,又有什么能够与之抗衡呢?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 老师从事的是一种培育人、教育人的事业,老师职业还联系着千家万户的自我实现和幸福的可能性,关系到每位学生自由而全面进展的程度,关系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