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点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能量来自 地球内部 能量来自 地球外部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地壳运动-地震 岩浆活动-火山 变质作用-变质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形成 各种 地表 形态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平原 【学考测试】(新疆 201307)1.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为(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青海 201301)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该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知识点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边界类型宏观地形实例生长边界海 岭 、 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消亡边界大 陆 板 块 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大 洋 板 块 与大陆板块岛 弧 、 海沟、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大平洋西部岛弧(菲律宾群岛);安第斯山脉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3)板块运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形成山脉、海沟、岛屿等;一是板块与板块之间彼此分离,形成裂谷或海洋。3.六大板块示意图 【学考测试】(湖南 2010)1.下图为局部板块构造示意图,图中城市 A 为智利南部康塞普西翁市,2010 年 2 月 27 日发生里氏 8.8 级地震,读图,这次地震是南极洲板块与下列哪个板块碰撞形成的( ) 美 洲美 板美 块 。 南极洲板块 A A.美洲板块 B.非洲板块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湖南 2011)2.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O 级地震。日本多地震,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下列哪个板块的交界处( )A.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江苏 2013)3.2012 年 12 月 14 日美国西南海域发生里氏 6.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 10 千米。图 8 为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该海域地震多发,主要是因为其位于( )A.海洋与陆地交界地带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C.海啸多发区域 D.大陆架区域【高考测试】(1998 上海地理)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双选)A.全球地壳共分为六大板块B.板块“漂浮”在上地幔的软流层上C.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