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总结6、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政治改革(1)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改变共产党领导地位。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去关于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1).苏联解体的标志:1991年阿拉木图协议(2).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3).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一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第1页共4页(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1947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第二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3、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问世。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5、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1994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通过《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1995年通过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有了保障。6、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第三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第2页共4页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由来和发展;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经过;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1、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2、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3、世贸组织的作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4、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