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电梯事故安全分析与预防随着社会渐渐进展,中国日益强盛,很多企业规模亦越来越庞大,电梯便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不论是商场、住宅、地铁以及机场之类的都拥有电梯,并且电梯又主要有扶手梯、人行道以及直梯三大类。但是电梯的进展自然亦会有很多安全隐患存在,自然亦有很多事故的发生。本次学院安排了一门选修《典型电梯安全事故分析与预防》,通过苏老师的讲解,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与预防。 先讲讲电梯事故的原理,生产过程当中发生事故的原理遵循骨牌原理即:人的因素→个人的缺陷→机械的或物质的缺陷引起的风险→发生事故→造成损害事故根据从左到右顺序发生,一个影响一个,假如中间某一因素不发生,则最终不会发生。作者认为,电梯事故的发生原理与生产过程当中的事故有所不同,假如电梯本身有故障(即:机械的或物质的缺陷引起的风险),比如超速冲顶或蹲底等,即使个人无任何缺陷,事故也会发生。假如电梯维修人员违规违章作业(即个缺陷)等,即使电梯本身无任何隐患也会发生事故。所以电梯事故应为:→发生事故→造成损害使用或维保人员的缺陷和电梯的安全隐患,两者是电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条件具备其一,则电梯事故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是两个条件都具备,则电梯 事故一定发生。假如了解或掌握了这一原理,使当中的条件皆不具备,就能有效地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主要的电梯典型事故有: 冲顶。冲顶事故的危害是十分可怕的,尤其是发生在高层建筑的电梯上。欧洲的 EN81-1988 已把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列入安全元件。这仍是我国目前一个最薄弱的环节。 蹲底。 开门走梯。 踏空坠落。 其他事故。这类事故主要是个别装置失效或不可靠所造成的。 也有可能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缺陷部分使用和管理者对电梯安全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电梯能运转就行,而对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漠不关怀。而且,部分使用单位的规章管理制度也不够完 善,即使有一些规章管理制度,因管理者不重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 维保单位或维保人员的缺陷部分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不是执行“安全为主,预检预修,计划保养”的原则,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有策略,有方案地进行预防性维修,而是待出现故障停梯 后,才进行抢修,既误时又误事,部分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甚至是敷衍了事,置电梯安全于不顾。管理者或维修保养人员,应加强有关法规的学习,做到有法必依,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