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两国建筑文化差异 摘要:对吴楚两地建筑文化进行比较,吴建筑文化特色依旧在传统街巷、园林、楼阁亭榭中沉淀,新的江南特色建筑在积极探究之中,然而经过几千年东西南北的文化沟通,楚地文化已变得个性越来越不鲜亮了。此外建筑文化在交融中进展,在追寻本地地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可从他地建筑文化中得到借鉴与启发,从而加深对本地建筑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从地域范围而言,楚地一般指以今汉水流域为中心北抵方城、南至衡、西起夔、东抵鄂的广阔地区,包括今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吴地指长江下游以南、杭州以北、常州以东环太湖周围地域。 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木骨泥墙体系建筑文化与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南方干栏体系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之两大源头,中国北方地势平坦、文化容易沟通,建筑文化也易具有共性,而南方多山水阻隔,文化易单独进展而形成一个个自具特色的文化龛。历史学家将太湖流域的“吴”文化与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和钱江流域的“越”文化相并列为长江中下游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 和黄河一样,长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古人有诗云:“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诗中两人虽分隔两地,然而有长江将两人紧紧联系,串起“我”与“君”之日日相思;“楚”建筑文化居长江头,“吴”建筑文化居长江尾,同一条江孕育着不同性格的建筑文化,了解其魅力,分析其联系,寻找其差异总是能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的。 建筑作为文化的一面镜子亦具有各自文化之烙印。纵观吴楚两地建筑文化史,从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虽然在源源不断地汇入来自中原的文化活水,但体现本土精神的主流建筑文化始终在延续,未曾中断,本文试将“吴”“楚”建筑文化进行对比以反观地域文化对建筑之影响、加深对吴地建筑文化之认识。然而吴楚两地各有自身复杂之历史地理状况,建筑也并非匀质分布、特征明显、分野清楚,比较也只能是粗略的、草简的、“见林不见树”的。 1、天人合一:吴建筑与自然高度和谐,楚建筑与自然诗意共处 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于吴楚两地的建筑文化之中。 吴地气候适宜、平川广野、山青水秀、河流湖泊众多,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的赏赐加上人工的匠心成就了有机和谐的景观环境。 吴地建筑从区域的开拓到城市的缔造,到园林名胜的经营,到建筑群体、各类建筑的布置,乃至建筑小品的点缀,都十分注意自然与人工的融合。如吴城的规划设计十分注意物质环境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