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跑、冒、滴、漏”的改善叉车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不仅影响生产,而且增加生产成本。为此,有必要对叉车“跑、冒、滴、漏”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一、现状1)超期使用叉车的数量比例较大(据 1998 年统计占 45.3%),多数由于资金短缺,旧叉车得不到及时淘汰和更新。2)叉车利用率平均高达 30%以上,有些机种在 45%以上,给机械的技术性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机械的故障率较高(在 13‰~14‰之间)。3)作业环境恶劣。叉车的液压程度较高,码头作业有大量腐蚀现象、船舱作业高温(有时气温达 40℃以上)环境等,严重危害了叉车的液压元件和叉车的有关部件。4)码头装卸杂货多,叉车重复操作频繁。5)叉车“跑、冒、滴、漏”的维修占了叉车维修量的 1/3 以上,增大了叉车的维修费用和维修停时。二、原因分析1)叉车结构安排和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如刹车装置等欠妥。2)机械状态维修工作进度缓慢,不能较好地消除叉车“跑、冒、滴、漏”的现象。3)润滑管理工作的检测手段不足,油样化验比较简单,跟踪分析不够。4)叉车部件老化现象比较突出,液压元件磨耗较快,油管和密封件等容易老化。5)叉车维修和保养工作还抓得不够,维修、保养、验收把关不严。6)不良的操作和维修习惯。三、对策措施1)继续开展机械状态维修工作。以检测为手段,实行一系列的监测措施和维修方法,落实机械总成更换方案,改善机械的技术性能,降低机械的故障率。2)结合润滑管理工作,有策略,有方案地增购部分润滑检测化验仪器,进行追踪、检测,及时掌握“跑、冒、滴、漏”情况,实行对策。3)加强机械的保养工作,严格根据机械保养法律规范保养好机械。有的公司为机械使用、维修部门已配备了专职的检验人员,负责机械保养过程的检查和保养完毕后的验收工作。4)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最好把“跑、冒、滴、漏”的改善工作纳入了月度技术工作计划,并进行了研讨,拟订改善措施。5)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工作,组织工程技术员对叉车“跑、冒、滴、漏”的疑难点进行攻关。如:有的叉车刹车因漏油造成失效,可以改善真空增压器,从而解决漏油问题;有的叉车旧油箱常常漏油,经过重新改制,加隔油板装置,效果良好;还可通过设计工模,定点加工密封件等方法,提高密封件的质量。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强抓叉车“跑、冒、滴、漏”的改善工作,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