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黄河的主人》有感一、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看老师能否实行灵活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沈老师的这节课,运用了比较灵活的教法,突出了字、词这项教学重点。在课的开始阶段,为了让孩子理解黄河为什么是一条让人胆战心惊的河?他重点理解词语胆战心惊。师:这个词与两个人体器官有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随后,他再次引导孩子理解,看到黄河,人们的胆和心会怎么样?生:人的胆会颤抖,心会发慌师:这种害怕的状态就是胆战心惊的意思!随后,他又说:黄河是一条胆战心惊的河。让孩子找出这句话的毛病。在这一环节中,沈老师不仅运用语素分析法理解了词语,还让孩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对词语的教学不只是停留在浅层的理解上。在生字教学上,他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实行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如在板书惊涛骇浪这个词语时,他有意把骇这个字写错,然后,好像无意似的问孩子我写得怎么样?聪慧的孩子们立即发现了问题,这样地处理,加深了孩子的印象,可以有效地避开再次发生写错的现象。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他还运用类似的方法教学了筏。除此,在指导朗读的过程当中,沈老师以简练精当的语言引导孩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印象特别深刻的片段是,在指导朗读第 3 节时,为了突出羊皮筏子上的人多,作者特别惊讶的感情,师问:六个人多吗?作者为何要一个一个数?学生们听了老师的问题,立即知道了该用怎样的语速读。随后,师再点拨,惊讶的语气也读出来了。在这样的细节处理过程当中,可见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二、充实有序的教学容量一堂好课,还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第一个是对面上来说,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第二个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的课就不算好课。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沈老师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因为用的是我班的学生,于是,我特别注意统计了孩子发言的范围和频率。一节课下来,全班共 22 人回答了问题,占全班人数的 78%,最多一人回答了 9 次问题,最少一次,覆盖面广。不仅如此,回答问题的正确率达到 90%以上。只要是沈老师地提问,孩子们总能积极思考,踊跃参加。可见,老师已将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对老师的教学容量又是一个考验。由于老师对教育材料地分析和处理非常到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因此,课堂容量是充实的。在这节课,老师紧密围绕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聪慧才智、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