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

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_第1页
1/2
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_第2页
2/2
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定优势以往小煤矿事故频发,人们很容易归咎为这些小煤矿技术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混乱、煤老板不负责任,这也正是山西当下大力整合煤炭资源一条强有力的依据。但新兴煤矿、屯兰煤矿却都是设施完备、安全投入巨大的国有大矿。它们成为矿难冠军,就很难再用简单的技术套路去分析了。葬送矿工性命的是瓦斯,但把他们推上生死线的又是什么?处理责任事故不仅需要把这些责任查个水落石出,还需要找出隐藏其后的制度漏洞。我特别注意到,今年新兴煤矿因安全生产和信息化建设基础良好,被选定为煤矿防灾项目示范企业。示范企业出了大事故,这无疑是对监管机制的非常大讽刺。而大煤矿屡成矿难冠军的现实,也无疑令那些积极推动煤矿兼并整合的省份颇为尴尬,因为寄望于大煤矿成安全绿岛无异于天方夜谭。从生产角度看,规模大、家底殷实的企业,更有能力通过加大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很多人也很容易联想到西方国家采煤业的安全管理先进经验,关键不外乎两点:第一个是安全违规成本过高,像吨煤死亡率只有我国 1/150 的美国(2025 年数据),一旦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煤矿经营者将不得不面临高额的诉讼和赔偿费用;第二个是煤矿采掘业实现了集约化,科技含量非常高,一个类似新兴煤矿产量的美国煤矿,井下只有 30 多人。而前一经验是后一经验的前提,正是高额的违规成本,才逼得私营企业主们不得不花血本,尽最大努力强抓安全防范工作,否则得不偿失,弄不好还会倾家荡产。近几年以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矿难事故的处理力度,但在官煤勾结、煤炭走俏的种种现实生态面前,已有的惩戒措施根本就不可能令相关企业伤筋动骨。另一方面,假如是国有煤矿,惩戒往往停留于党纪政纪处分层面。至于经济手段,因为企业的“公家”属性,注定惩与不惩、重与不重,均不太可能对管理者形成根本性的威慑。假如把这类企业罚垮了,到头来被拖累的还是政府。可以肯定的是,小煤矿遇到的许多问题,国有大煤矿同样会遇到,只不过树大好乘凉,要么将问题转嫁于煤炭的高成本,要么寻求政策优惠吃偏食。这倒不是说规模化开采煤炭有什么不好,而是在现有条件下,假如监管机制,尤其是事后惩戒机制不能对国有煤矿形成更大力度的制约与惩处,那么,煤矿性质和规模大小,与矿难的多少并无根本性联系。或者说,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的必定优势。早在新兴煤矿矿难发生前的本月 3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在谈到 78 人遇难的西山煤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有大矿并不具备安全生产必然优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