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虚词与实词(83处注释,纠正中华书局错误1处)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虚词与实词(83处注释,纠正中华书局错误1处)_第1页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虚词与实词(83处注释,纠正中华书局错误1处)_第2页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虚词与实词(83处注释,纠正中华书局错误1处)_第3页
上枢密韩太尉书宋•苏辙太尉执事 1:辙生 2好 3为 4文,思之 5至深。以为文者 6气之所形 7,然文不可以 8学而 9能,气可以养 10而致 11。孟子 12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 14天地之 15间,称 16其气之小大。太史公 17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 18故其文疏荡 19,颇有奇气 20。此二子 21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1.太尉执事:指韩琦(qi)宋仁宗时曾任枢密使,掌全国兵权,相当于汉唐时的太尉,故称。执事:指侍从左右的人。旧时给一定地位的人写信常用“执事”或“左右”称呼对方,表示不敢直接称呼,只能向他身边的执事人员称呼,这样表示对对方的尊敬。2.生:资质,禀性。3.好:hao〈动〉喜爱。4.为:w6i〈动〉写作,著。5.之:〈代〉代指“为文”这件事。6.者:在名词性成分后,起提示作用。常作主语,兼有标明语音停顿、引出下文的作用,可不译出。7.气之所形:形,显现。关于“所”字结构,争议较多,此处取苏州大学文学院洪琰的观点。丨•“之所”前后的“气”与“形”是主谓关系,“气”是“形”的实施者。II•此处的“之”字是不是古汉语中常常出现的主谓结构间加“之”以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呢,不能确定。只是认为如果是的话,没办法解释主谓结构里面单用“所”就可以把它转变成一个名词性结构,没有必要先用“之”取消其独立性,再用“所”来转变。由此,我们认为“名+之所+动”里面的“之”只是古人用来凸现说话重心的一个标志。它不仅强调“名+之所+动”里面的“名”,而且强调整个“名+之所+动”。8.可以:能够。9.而:〈连〉表示目的关系。10.养:修养,陶冶。11.致:得到。12.孟子:名轲,字子舆。孔子的再传弟子,儒家学说的继大成者。13.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之气。14.乎:〈介〉介绍处所。15.之:〈助〉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的”。同样的用法如“不速之客”、“缓兵之计”。16.称:相称,相符合。17.太史公:指汉代司马迁,他曾任太史令,著《史记》,故称太史公,成年后曾壮游天下。18.交游:交朋友,结交。19.疏荡:流畅,奔放。20.奇气:奇伟之气。21.子:人的统称。同等用法如“此子机变”。译文:太尉执事:我素来有喜爱写文章的禀性,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能够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陶冶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wxg+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