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古诗文积累 (九年级上 课外)课外 8 篇:《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 《襄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树绕村庄)》《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月夜忆舍弟(唐 ·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气,我更怀念家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首联:“”首先描绘了边塞凄凉景象:所见路断行人,所闻戍鼓雁声。 断人行 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 月夜 的背景。颔联:“”露从今夜白 ,点明时令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 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说普天之下共一轮的月亮是故乡的最明,而且把自己的心理幻觉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以此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写作手法】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月是故乡明”巧妙运用以幻作真的手法,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全诗主旨】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之时,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的满腔悲愤之情。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的思想情感。一、理解性默写1. 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由杜子美《月夜忆舍弟》中“ , 。”可知,“月”能抒发思乡怀亲之情。2. 《月夜忆舍弟》中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浸润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 , 。3. 《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 , 。4. 《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的诗句是: , 。5. 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 , 。6. 点明时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