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碘缺乏病是一种世界性地方病,中国是世界上碘缺乏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病区人口达 4.25 亿,约占世界病区人口的 40%,亚洲病区人口的 60%。目前,中国仍有 700 万地方性甲状腺重病人和 19 万克汀病人,14 岁以下的智力残疾儿童有 539 万人。中国现有智力残疾人 1017 万,其中 80%以上是因缺碘造成,如不实行防治措施,每年还将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智残儿出生。中国政府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在 1991 年罗马召开的国际营养会议上郑重宣告中国将在 10 年内减少碘缺乏病的流行。1993 年 9“月国务院召开 中国 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 ,会议并提出:5 月 5 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借以加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防治碘缺乏病的认识。1994 年起每年的 5 月 5 日定为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国家设立五一长假后,碘缺乏病防治日(5 月 5 日)包含在了五一长假里,不便于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经过卫生部与碘缺乏病防治相关部委的协调,防治碘缺乏病日自 2000年起改为 5 月 15 日。病因碘盐碘缺乏病形成的主要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第四纪冰川期溶解的冰层将地球表层的碘冲刷到海洋,这可能是大部分地甲病流行区缺碘的原因。此外,土壤中碘含量和当地岩石与土壤的性质有关。地甲病区常见于以石灰石、白垩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为土壤主要成分的地带(因含碘少,空隙大,碘易随水流失),在岩浆地带或以黑土、红色土及含大量胶体颗粒和有机物的粟色土壤为主要成分的地带少见,泥炭土中含碘虽多,但碘和土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植物不能吸收,因而这些地带也流行地甲病。2、膳食因素(1)人体碘的供给有近 60%来自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缺碘可影响植物性食品的含碘量;(2)低蛋白、低热量可使血清中 T3、T4、血浆 PBI 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促使酷氨酸分泌减少,降低碘的有机化;(3)低蛋白、高碳水化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4)食物中的硫氰酸盐(如木薯、玉米、高粱、小米、黄豆、花生、豌豆、生姜、杏仁都含有硫氰酸盐),在胃肠道可逆转化成 SCN-,可竞争性地抑制碘离子向甲状腺的输送,使碘排出增多。(5)蔬菜如甘蓝、卷心菜、芜青、大头菜、芸苔、芥菜等含硫葡萄糖苷的水解产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开展活动(6)食物中的钙可阻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3、饮水因素水碘含量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有关。例如:陕西省 7 个地区饮水含碘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