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哪吒闹海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第七章《哪吒闹海》。内容包括:哪吒出生的背景、哪吒与东海龙王的冲突、哪吒闹海的经过以及哪吒最终成为神童的故事。二、教学目标1.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勇敢、正义、孝顺等品质。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理解能力。3.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成语、词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哪吒闹海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品质。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学习故事中的成语、词汇。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挂图、音响设备。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哪吒闹海的动画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讲解:详细讲解哪吒闹海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讲解成语、词汇。a.哪吒出生背景:介绍李靖夫妇、灵珠子转世等情节。b.哪吒与东海龙王的冲突:讲解哪吒为救百姓,与东海龙王的斗争。c.哪吒闹海:描述哪吒闹海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哪吒的勇敢和正义。d.哪吒成为神童:讲述哪吒最终得到神童称号的情节,强调孝顺、勇敢等品质。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哪吒闹海》2.主要人物:哪吒、李靖、东海龙王3.故事情节:出生背景、冲突、闹海、成为神童4.成语、词汇:勇敢、正义、孝顺、灵珠子、东海、闹海等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a.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哪吒闹海的经过。b.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并说明理由。2.答案:a.哪吒闹海的经过:哪吒为救百姓,与东海龙王斗争,最终成为神童。b.示例:我喜欢哪吒,因为他勇敢、正义、孝顺,为救百姓不惜与恶势力斗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哪吒闹海的故事,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内容的讲解:详细讲解哪吒闹海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讲解成语、词汇。2.教学目标的设定: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所蕴含的品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成语、词汇。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品质。4.教学过程的实施:导入、讲解、随堂练习、小结等环节的具体操作。5.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1.教学内容的讲解:在讲解故事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如哪吒的勇敢、正义、孝顺等品质,东海龙王的傲慢、邪恶等特点。针对成语、词汇的讲解,要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具体说明,让学生明白其含义和用法。2.教学目标的设定:了解故事情节,旨在让学生熟悉哪吒闹海的故事,为后续分析人物形象和品质打下基础。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成语、词汇,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人物形象分析是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出人物特点,理解其品质。哪吒闹海故事所蕴含的品质是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正义、勇敢、孝顺等价值观。4.教学过程的实施:导入环节:通过动画片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讲解环节:详细讲述故事,注意讲解语气、表情,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成语词汇的掌握程度。5.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要具有代表性,涵盖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答案设置要详细,确保学生能够根据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巩固所学知识。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一、语言语调1.讲解故事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生动形象地描绘情节,吸引学生注意力。2.强调重点内容时,适当提高音量,让学生感受到关键信息。二、时间分配1.导入环节:约5分钟,播放动画片片段,激发兴趣。2.讲解环节:约25分钟,详细讲述故事,分析人物形象,讲解成语、词汇。3.随堂练习:约1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