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中国式“全球化欧亚大陆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部非洲,自古以来构成了一个“世界岛”!轴心时代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都孕育于兹,繁荣于兹。二十世纪初叶,英国学者麦金德〔H.J.Mackinder,1861-1947〕认为,相对于世界岛而言,美洲大陆、英伦三岛、澳大利亚、日本列岛,只属于被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隔绝的边缘地带。——其实,这个世界岛是被丝绸之路连接着的。把中国文明与西欧亚及地中海世界链接起来的通道,就是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一公元前二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实,早在张骞之前,走通东西方通道的,是众多不知名的英雄。商周玉器,并不产自内地,而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管子》屡次谈到“禺氏之玉”〔王国维认为“禺氏”就是“月氏”〕,也许就是这条路上的“走私品”。但是,为什么到了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开展起来呢?这与丝路此端的汉唐帝国国力强盛密切相关。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而且贩运的主体很可能是西戎民族。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的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自然也垄断了丝路贸易。只是到了汉武帝之后,凭借几代人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实行还击匈奴的政策,因此才有张骞的出使。张骞来到大月氏新定居地〔今日之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出使的张骞,不经意问就发现了经过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然这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的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唐朝设立安西四镇以及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更加长足的开展。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稳固与开展的先决条件。值得提出的是,葱岭以西的道路建设,早在汉代官方开通丝绸之路交通之前,古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就有相当的水平。罗马和波斯,都很重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