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降水趋势预测。根据市气象局天气预测, 年我市主汛期(4-6 月)降水量约为 1000mm左右,较常年(多年均值为 853.3mm 略偏多,由于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有降水相对集中期,局部地区有洪涝与内涝发生。二、主要防治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依照市政府下达的 年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的要求,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重点防备乡镇要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领导机构,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落实责任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要求,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坚持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和值班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新发生或新发现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重点防备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要及时组织专家调查,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落实防“”灾措施。同时,及时向受威胁的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治 明白卡 增强他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要建立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重点防备区域,重点防范期内,遇有灾害性天气或较强降水时,市、县两级国土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实行 24 小时值班,坚持通讯疏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情况,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险情或灾害。(三)坚持灾情速报及应急调查制度要健全完善市、县、乡(镇)村(或矿山企业)和重点危险点的地质灾害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地质灾害信息。要坚持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各地各有关单位对出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须在 4 小时内,向市、县二级国土资源部门和上级政府演讲。市、县两级国土部门在接到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演讲后,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提出相关防灾措施,必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行应急措施。连续集中降雨达 80 毫米时,要果断撤离所有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员。(四)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及危害性等有关情况, 年已将 市 镇 村石塘等 22 处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市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进行监测和预防。各县(市、区) 要加强地质灾害实地调查,编制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