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人的全面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养的教育,是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的决定》,坚持育人为本,根据我校学生生理、心理进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进展。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本学期工作要点一加强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1、对教育心理学的老师常常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活动,仔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及新课程标准,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2、学校根据情况委派心理学老师进行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水平。3、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时间另定,提高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1、教务处、政教处本学期要适当安排心理辅导活动课,着眼于学生的进展,面对全体学生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进展,根据不同年级开设相应课程。2、教育学科老师之间平常应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3、学科应组织听课、评课,逐步掌握心理辅导课的原则、要求和辅导技巧,为今后将心理辅导课纳入法律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四健全心理辅导档案管理。制定心理辅导方案,及时了解、掌握辅导效果,总结各类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方法。对典型案例及时进行整理、讨论。五加强对相关课题的讨论力度。加强科研工作力度,培育心理辅导老师的教科研精神,要踏实、有效地进行讨论,预防学生意外损害健康,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