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正义 法律 价值推断 合法性 “”“正文: 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 各尽其职就是正义 ,乌尔比安认为: 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 ,凯尔森认为: 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推断 。在这个概念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的概念中,正义即公平、公正。正义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既然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推断,一种行为、状态是否正义就涉及到三个要素:人、社会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人是正义反映的主体,也是评价正义的主体;社会的形成归于人的产生和结合,社会对人的分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个人得不到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待遇,往往归结于社会的不正义(公平);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如地位、资格、自由等,其多寡优劣主导着人们的评价。在远古最原始的社会形成时,有了原始的劳动成果的 分配,人们就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至于何种行为与状态是正义的,用不同的标准、角度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其观察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将法律的观念从正义中解脱出来是有困难的。在媒体和一般人眼里,正义和法律的概念不断的被交叉混同,而且纯粹法学反对将法和正义相等同,主张将二者当作两个不同的问题来处理。而我个人更倾向与使二者融合,我并不赞成过分清楚的区别这两个概念。法律抛弃正义,便丧失其法律规“”范社会关系的作用;同样,正义脱离法律,就丧失了载体,仅仅只能成为 价值推断 ,没有实际用途。我非常推崇凯尔森的观点,即正义作为一种主观价值推断也许为法律科学所“”排斥,但假如将正义理解为 合法性 ,那么法律科学中就应当包括正义概念。人们评价一部法律是否符合正义标准(合法性)时,往往是立足于这部法律是否能将社会关系调整得令所有社会成员都满意,但事实上,能够满足每个社会成员需要的法律是不可能存在的,可以说:每个人的需要不一致,需要间的相互冲突也难以避开,那些合乎正义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能达到的也只能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可和满意。还应当提及的便是自然法学派提出的绝对正义的概念,自然法学派主张法的二元论,认为法应分为实在法和自然法,在不完善的实在法之上,存在着完善的,绝对正义的自然法。但理性的人应当知道:这种绝对正义是不可能存在的,如同世界是可知的,人有无穷的认“知能力,而世界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认识,借用凯尔森的话 正义是一个人的认识所不能接”近的理想。法律需要接受方方面面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