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老师教育改革思考 一、地方高师院校老师教育模式改革之透视 人才培育模式关系到人才培育的质量,是老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当前,各高师院校在充分认识老师教育一体化和老师教育专业化的同时,结合自身进展实际,积极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老师教育模式改革探究。如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锦州师范学院等,已经进行了创建老师教育学院的有益尝试:有的是整合校内老师教育相关机构,组建新的办学实体;有的是在原有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的基础上拓展新的职能,加强老师教育。依据职能分工和运行机制的不同,目前重建的新型老师教育机构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独立建制型。该类型是为了突破学科专业教育与老师教育混编的模式而独立设置的专门机构。以讨论、规划、管理、统筹和组织实施老师教育,把学科专业教育和老师教育分离开来,把职前培育和在职培训统一起来。它是一个整建制的独立办学机构,在管理、教学和讨论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该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整合教学与讨论、校内与校外、实体与虚拟、职前与职后的老师教育资源;有利于推动老师教育的专业化和一体化。该模式的不足是:职能泛化,层次复杂,因诸多工作的开展需要多部门联合进行,协调成本较高,推广难度较大。 职能拓展型。该类型以学校原有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为依托,将其职能加以扩展,增加了老师培训职能,在原有办学机构的基础上增设老师教育培训中心等。该模式的优点是:承担起了中小学老师的培训职能,使学校老师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学校内部机构勿需大幅度调整或增设,原有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均能完成相关任务,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该模式的不足是:难以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学科教学论老师和教育实习的组织实施仍分散在各相关学院,无法实现学科专业教育与老师专业教育的分离;不能充分体现老师教育模式改革思想,是一种改良型的老师教育模式。 职能提升型。该类型借鉴了美国老师教育模式的做法,将全校老师教育资源整合至教育学院,实施老师教育的教育学院化。该模式囊括了教育学学士、教育硕士、教育博士等多层级的培育培训任务,并向高层级、讨论型进展。该模式的优点是:提升了老师教育培育的层次和水平,突出了老师教育讨论的优势,符合老师教育进展的长远目标。然而,该模式目前尚不具备在全国地方高师院校推广所需要的深厚讨论基础,同时缺乏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在实施中存在着诸多制度性障碍。 行政管理型。该类型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