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_第1页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_第2页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_第3页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一、旧体“生锈”现代汉诗对白话的引入是全面而彻底的,胡适把能否运用白话创作新诗视为新文学运动语言变革成败的关键。原来,由于文体的特别性,例如可诵甚或一定程度可唱,尤其是与接受者更贴近甚至无障碍沟通等特性,历代汉诗在一定程度上融人了当时的口语。不过,由于社会条件与传媒水平不兴旺的制约,这种引入通常是有限的,以免在增加平易与鲜活的同时损及文学语言超越方言的广泛流通性。明、清两代由于崇古、拟古风气盛行,汉诗创作对口语的引入陷人停滞甚至倒退。古代汉诗即便是更为接近口语的词、曲、民歌,也保存着以文言为根底的特征,在整理最口语化的民歌时,其中的虚词、叹词往往换成了文言的“之乎者也”。只有现代新诗的语言革新最为彻底,解决了语言与接受者之间的隔膜以及旧文言承载新、新内涵的困难。尽管现代汉诗依旧道路曲折,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探究,但必须肯定,由于彻底解决了新诗所依存的语言媒介长期累积起来的巨大障碍,可以实现新思想、新内涵的顺利融入,为汉诗重新恢复活力及未来的繁荣奠定了必要的根底“]。二、“变能启盛”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在乎文章,弥患凡旧,假设无新变,不能代雄。”叶燮《原诗·内篇之三》说:“历考汉魏以来之诗,循其源流升降,不得谓正为源而长盛,变为流而始衰。惟正有渐衰,故变能启盛。”过去曾经起主导作用的样式,影响力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所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胡适《文学改进刍议》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都指出文学必将随着时代而发生变化。20 世纪新诗的诞生,正是汉诗实现自身调整以适应新的时代变化的必定要求。在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都必有新体的成熟。汉诗第一次大繁荣是周初到春秋中叶,代表作是《诗经》,这是中国第一种成熟的诗歌样式四言诗的繁荣期。楚辞可算是汉诗的第二次兴盛,产生了具有鲜亮地域特征的新样式,从形式上看是以六言为主的诗歌形式,与《诗经》的四言诗明显不同。两汉至隋是汉诗相对寂静的时期,但新变的酝酿与探究并未停止。五、七言诗均发端于汉代,其后相继成熟。其间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陶渊明,他的作品大多是五言诗,既不同于四言,也不同于六言。这一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永明体”的出现,核心是把汉语音韵引入五言诗而形成新体。到了唐代,汉语音韵成功引入七言诗,形式进一步完备,由此形成了所谓“近体诗”,即众所周知的五、七言格...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Y shop+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