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内经》中“两感于寒临证应用体会

《内经》中“两感于寒临证应用体会_第1页
1/3
《内经》中“两感于寒临证应用体会_第2页
2/3
《内经》中“两感于寒临证应用体会_第3页
3/3
《内经》中“两感于寒临证应用体会【关键词】两感于寒;病案;体会《素问•热论篇》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那么巨阳与少阴俱病…;二日那么阳明与太阴俱病…;三日那么少阳与厥阴俱病…”。“两感于寒”的病机是表里同病。临证中两感证虽然两经同病,证情复杂,依据脏腑表里的关系,细致诊断,大胆用药,常可起危疴而速效之间。1 巨阳与少阴俱病患者男,38 岁。因头痛,恶心发热,于 2024 年 9 月 12 日住院。治疗7d 无效,求于吾会诊,阅病历,常规输液,解热镇痛之类治不效。昏睡口唇燥裂,口角粘满血痂,出气粗热,时而谵语,目光呆滞,表情冷淡,头痛口干,小便短赤滴沥,舌质绛红芒刺,苔灰黑焦,舌质裂纹纵横,脉洪大势汹,重按如丝。证候分析:寒客巨阳,那么头痛、恶寒、身热;治疗不当,巨阳寒邪不解而化热,那么循经内传少阴,热灼营血,那么神明不安,故见昏睡烦躁,时而谵语;血热妄动那么尿血,小便短赤;热伤营阴,神明失养,那么表情冷淡,目光呆滞;舌质绛芒刺生,苔焦裂,脉洪大,重按如丝,在表之邪尤盛,在里那么阴血已耗。故病属巨阳与少阴俱病,治以内清外透,表里同治之法,佐以凉血止血。处方:连翘 30g、栀子 15g,黄芩、金银花各 10g,元参、麦冬、毛根各 30g,竹叶、木通各 6g,丹皮 15g、小蓟 15g、琥珀 3g,2 剂。二诊: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时有小烦,小便微黄,舌红,苔薄黄,脉细略数,巨阳少阴热邪已折,有正复邪退之势。调方于下:连翘、栀子、黄芩、生地、元参、麦冬、丹皮、小蓟,竹叶、甘草梢,白茅根,琥珀,5剂服毕,痊愈出院。2 阳明与太阴俱病患者女,9 岁,因高热不退于 2024 年 4 月 4 日住院治疗。7d 未见明显好转,患儿表情冷淡,昏睡谵言,口唇干裂,鼻孔气热而布有血痂,不能食,食那么即吐,腹胀如鼓,大便闭结已 7d,小便黄短,舌质红芒刺,苔白厚干,脉滑,浮取似洪,沉取略弱。分析:感寒不解,化热客于阳明胃经,食那么即吐,内传脾经,脾被热壅,那么腹胀如鼓,客于阳明大肠经大便闭结,小便黄短,表情冷淡而谵言。内传太阴肺经,肺被热熏,热气上炅于鼻道络脉而成血痂,口唇干裂而不润;舌质红芒刺,苔白厚干,脉浮取似洪,皆阳明热盛之象;脉沉取乃减,是热盛耗损太阴阴津之象。属阳明与太阴俱病,当用阳明与太阴俱治之法。处方:生石膏 50g、生地、麦冬、元参各 20g,枳实、厚扑、大黄15g〔后下〕,芒硝〔冲〕各 10g,沙参 15g,麦芽 30g,1 剂。二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内经》中“两感于寒临证应用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