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4—2025 年)》重点内容全面解读(含全文)讲稿《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4—2025 年)》重点内容全面解读(含全文) 讲稿 前言: 近日, 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2024- 2025 年) 》 ( 以下简称《规划》 ) , 并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仔细贯彻落实。 《规划》要求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立法, 及时跟进讨论数字经济、 互联网金融、 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 抓紧补齐短板; 加强区域协调进展法律制度建设。 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要着力解决违法成本过低、 处罚力度不足问题; 统筹解决食品药品、 生态环境、 安全生产等领域法律法规存在的该硬不硬、 该严不严、该重不重问题。 本文就《规划》 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解读( 含全文) ! 一、 《规划》 出台的时代背景 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 2024—2025 年) 》 ,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统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作出的重大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法治建设规划, 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 “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 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使规划更科学、 更符合实际” 。为了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央依法治国办自成立以来就着手开展规划制定工作, 经过深化调研论证、 反复讨论修改, 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先后征求了各地方各部门意见、 有关专家学者意见、 中央依法治国委委员意见, 在此进程中多次进行修改完善, 形成了规划送审稿, 先后报经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 印发实施。 二、 《规划》 出台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 时期统筹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 施工图, 对新时代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 稳预期、 利长远的重要作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人民群众在民主、 法治、 公平、 正义、安全、 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 加快实现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规划是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 2024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