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两个孩子的艺术启蒙坐在我们面前微笑的这位画家,获得过许许多多知名绘本大奖。就在今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插画年展上,他的绘本《老糖夫妇去旅行》获得展出,他因而成为中国首批登上博洛尼亚插画年展舞台的五位艺术家之一。然而,在众多荣誉的光耀中,这位名副其实的国际绘本大师却十分谦和,一再告诉我们,自己只是一个“画小画的人”。他说,自己喜爱不断创新,变换风格,在每一部新作品中都加入新奇的元素;他说,常在自己的工作室“绘本营”中不眠不休地创作,却也喜爱背上好几台相机,到世界各地去“寻找画面”,用丰富的细节让他的图画书作品生动而且优美,令人爱不释手,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发现。童年:忆江南,那美好的时间从未离去朱成梁并非出身艺术世家,但他自幼就极爱看人画画,自己也喜爱到处涂鸦。那时画纸贵重,父亲就给他买了块小黑板,他在上面画了擦,擦了再画。这就是他可贵的艺术启蒙了吧。上小学一年级时,一家人搬到了苏州。对一个七岁的孩子而言,他眼中的水乡并不很美,但终究觉得苏州更为有趣一些。在上海,满眼都是高楼,就连公路上也看不到几棵树。而刚搬进苏州新居,房子的后门尚未打开,朱成梁就透过厨房的一扇窗,看到后面小院里有一棵桃树,花儿怒放,灿如云霞,让他无比惊喜。这个小院里,后来又栽种了许多植物,勃发着生机,成为他的乐园。正逢春天,在他读书的那所小学校里,玉兰花盛开着,绿树成荫,令他十分着迷。更妙的是,学校旁边居然还有一个百草丰茂的公园,可以和伙伴们奔跑嬉闹。那些小桥流水、花草树木,从此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让童年一直在他的记忆中鲜活、亮丽。不久,上三年级的小学生朱成梁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当时,他被选入苏州“少年之家”,获得了宝贵的学画画的机会。一次,“少年之家”组织了一场儿童绘画竞赛,他画的是一位扫公路的清洁工。那幅画作获奖后,发表在当时的《新苏州报》上。于是,朱成梁拿到了一元钱稿费。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一元钱可了不得呢,“当一天的伙食费绰绰有余”,朱成梁笑着说。他受到了鼓舞,对绘画更加痴迷,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小时候的趣事,他能说出一箩筐。遥远年代的记忆,仿佛不曾褪色,不曾远去。他说,那时,家的北面是火车站,南面是轮船码头。一放学,他就在南北两头来回奔跑,快乐不已,这是那时的他最爱的游戏。冬天刮起北风的时候,坐在家里就能听到火车的鸣叫,静夜中还能听见火车轮子摩擦铁轨的声音。夏天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