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社一卡是实现早稻扩面增收的有效途径粮食是我区农业的传统产业,但受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始终难以提高。如何有效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区以**镇**“村为试点,创立了 **”模式,即通过组建一家种粮专业合作社,为全村农户“”提供早稻生产 五代理、十统一 的全程社会化服务。通过资金整合、资源整合,有效降低农户的种粮成本,使该村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提高近 7“倍。 **”模式为全区早稻生产扩面 工作提供了借鉴,在区政府的统一组织下,各产粮乡镇纷纷开始推广该模式。截止4 月13 日,全区共建立种粮专业合作社 115 家,其中今年新成立 100 家。“各地干部群众到底对 **”模式认不认可,推广得怎么样?这一问题无时无刻挂在我心上。 4 月 2 “”日,我抓住区学习实践办统一开展 蹲点调研周 活动的良机,选择一个有种植早稻习惯且面积较大的村--全旺镇**“村蹲点调研,调研的重点是了解 **”模式面上推广情 况,帮助农民解决进展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扩粮增收的有效途径。“随后,我又邀请村干部以及种粮面积较大的农户,在村会议室召开了以 多种粮、种好”粮 为主题的民情恳谈会,倾听种粮农户的想法和要求。通过座谈,了解到村民们都比较“认可 **”“模式,认为 **”模式是节本增收的好法子。一是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整合政策资金、地方政府扶持和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实现了节本增收。农户加入合作社,接受全程社会化服务后,可比散户增加收入 277元/亩,增加的收入包括早稻订单补助、政策补贴资金以及规模经营后节约生产成本等。二是减少了耕地抛荒。农户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流转托管、全程代理、部分托管的服务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和无力耕作农户空闲田的季节性抛荒的问题,又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管理成本。三是提高了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合作社为社员提“”“”供 五代理 (代耕、代育、代管、代收、代订单)、 十统一 (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保险、统一订单、统一测土配方和统一农资采购)等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生产所解决不了的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问题,使耕地经营权和耕作服务逐步向合作社流转,既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使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合作社掌握更多的耕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