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蜀国的皇帝是谁蜀国的简介蜀国,蜀汉的别称,严格来说是错误的称呼。221 年,刘备在四川(蜀)成都称帝,刘备以延续汉室政权称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又称季汉。历史上为区别东汉和西汉,故称为蜀汉、季汉,又因曹魏和西晋并不成认其国号为汉,而陈寿撰写《三国志》时在晋做官,而晋朝是篡魏而来,迫不得已,陈寿在《三国志》中只得以魏为正统。《三国演义》虽然以蜀汉为正统,但常常类似蜀军的错误,重重误导,致使后人而称之为蜀,蜀遂成为其俗称,但因蜀汉政权积极进取,十数次北伐,力图复兴汉室,后世多以蜀汉为正统。蜀汉(221--263 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三国之一,主要拥有益州,汉中,南蛮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东汉末年,刘备与河东关羽、涿县张飞结为兄弟,募兵参加镇压黄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县令、平原相、徐州牧、镇东、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豫州牧。在官渡之战时,为曹操所败,逃至新野。公元208 年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孔明)辅助,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后来接刘璋邀请入川抗拒张鲁,后吞并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 219 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后关羽率军征发荆州北部,因吕蒙偷袭荆州南部而宣告失败,而刘备同时也丧失荆州领土。献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 220 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于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 221 年)四月,正式在武担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蜀章武二年(公元 222 年),刘备率军征发孙权,为陆逊败于彝陵,不久病逝,由长子刘禅即位,史称后主。后主期间诸葛亮曾五次北伐(详见诸葛亮北伐),但是屡屡无功;姜维九伐中原(详见姜维北伐),却次次失败。蜀汉四相相继死后,内廷逐渐为宦官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所知,最终为魏将钟会、邓艾所灭,刘禅自赴而降,蜀国灭亡。后来姜维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方案失败。三国时期简介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比较着名的一段时期,自赤壁之战(公元208 年)起,至西晋统一中国(公元 280 年)止。期间,曹氏的魏国,刘氏的蜀国和孙氏的吴国三国鼎立,故而,称为三国时期。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天下各路诸侯联军讨伐。其中,作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参加了讨伐。从此之后,曹操势力日益强大,建安元年(公元196 年),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消灭北方的袁术、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