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择的原则之一:应符合自身的特点所谓专业选择应符合自身特点,这不仅仅是指符合孩子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四个要素出发来思考。1-1.孩子的学科偏好由于不同孩子的学习经历、学习习惯和思维倾向的不同,会对学科产生偏好。这种偏好对专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孩子对专业的接受程度、开展学习的难易程度和从事该专业活动的持久性等方面。因此,家长要先了解孩子的学科偏好,认真讨论报考专业的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避开选择最不同意或最不擅长的学科。比如,孩子化学不擅长,那就应该避开选择化学化工、生物制药和材料类等专业;物理不太擅长,应该避开机械类、电气类等专业;数学不擅长,应该避开电子信息类、力学类、自动控制类等专业。假如没有什么弱项学科,那就优先考虑强势学科。另外,学科偏好还不能直接用孩子的学科成绩高低来判别,关键是尊重孩子的学科兴趣。因为,有的课程由于其重要性或老师影响等因素,虽然当前孩子的成绩是不错的,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喜爱或同意学习与此有关的专业。需要提醒的是,高中的学科真的无法涵盖大学的专业领域,只能从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分析可能的学科倾向。1-2.孩子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意识的提高和人生实践的丰富,孩子的个性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但其基调仍基本稳定。讨论孩子的个性特征和专业选择的关系,主要是考虑是否与专业所面对的职业素养要求基本一致。一般个性活跃的孩子不适宜选择需要长时间做比较枯燥事情的专业(职业),如:会计、图书管理、生物技术等;做事相对比较宏观,不注重细节的,不宜选择土木工程、临床医学、考古等专业(职业)等;不同意与人打交道的,不适宜选择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师范教育和管理类专业等。应该说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个性特征是有全面了解的,假如不清楚也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试工具来了解,如: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试 16PF、SDS 职业适应性自我测试等。但这些测试工具比较复杂,不建议高三家长过分使用。另外,这些测试结果也要用参考的态度来对待,不要过度迷信。1-3.孩子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还需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此项关键是让孩子喜爱学、同意学,从而激发持久地所事本专业领域活动的动力。关于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专业的说法,很多家长是赞成的,但我想提醒的是需要认真考虑三个内容:一是,有的孩子貌似有明确的兴趣爱好,喜爱某类专业。这时家长需要认真考虑这种兴趣是否真实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