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1.本课有关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一堂复习课,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通过案例展示来让学生归纳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突出对其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2.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贯穿始终,弄清本课的知识脉络,采用了黑板板书与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3.为了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本课特别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归纳出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并结合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了解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2.懂得对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3.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通过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引出本课主题“5.2 农业的区位选择”。[多媒体展示]1.三江平原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图片2.反映我国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基本格局的图片[思考]为什么三江平原是种植业,而青藏高原是畜牧业?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否相互调换?为什么?[学生活动,引出区位的概念]一.区位1.绝对区位: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如三江平原种植业在我国东北地区,青藏高原畜牧业在我国西部地区。2.相对区位: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小结承转]我国农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之所以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需要考虑各农业类型与周围环境要素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要素即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活动]以下农业生产地理事例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投影展示](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2)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立体农业。(地形)(3)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土壤)(4)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水源)[教师归纳]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讲解]气候:主要考虑光照、热量、降水、水热配合等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它是影响农业区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