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3.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4.辩证地看待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方法与过程1.实地考察、调研、收集经济生活中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情况。2.分组讨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意义,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社会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事例感受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基础检索】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多层次、发展不平衡,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2)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条件下,产品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必然性)第二,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现实性)第三,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目前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3)实行按劳分配的优越性。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