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练案第一课时【考点解读】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简单运用)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有: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⑵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 、 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⑴ 收入分配的公平的含义和意义 a.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⑵ 怎样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一项制度保证,两项重要举措) ①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的另一重要举措。2、(简单运用)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b.矛盾: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具体要求 a.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b.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达标练习】1. 我国目前实行以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 按劳分配 B. 按生产要素分配 C.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D. 按劳动效率分配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