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目的和方法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加学习的转变。老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老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化,进一步提高老师业务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老师基本情况⑴ 性别和年龄结构1 2 3 4 5⑵ 学历情况⑶ 职称结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占 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⑴ 老师任教情况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老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老师为兼职老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老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老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老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⑵ 教育科研情况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12 3 4 5论文发表(正规教育刊物)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三、思考和建议1、为老师的专业进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老师的素养从调查中发现,老师队伍整体素养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老师整体素养较高,乡镇中小学老师整体素养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老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老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讨论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老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沟通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老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老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实行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老师沟通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