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案乘法结合律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育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进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 板书:5×225×4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 125×8×40=(□×□)×□ (3)计算: 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 1 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 2 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 4 放在前面,使 25 与 4 相乘,或把 25 放在 43 的后面,使25 与 4 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 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4)师生竞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 25×42×4 68×125×8 4×39×25 (5)对比练习: 4×25+16×25 4×25×16×25 (25+15) ×4 (25×15)×4 46×25 (40+6)×25 49×49+49×51 49×99+49 (68+32)×5 68+32×5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沟通。 汇报。 二、小结 学生谈收获。 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 61—62 页例题,及 62—63 页“想想做做”的第 1—4 题。 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律及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对于乘法运算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应该说这样的思路是符合当今新教学理念的。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与加法结合律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