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乡镇企业的进展既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开始步入低谷,但也并非蓬勃兴盛,渐入佳境。事实上,经历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股份合作制等令人瞩目的经济模式的探究之后,我国乡镇企业的进展速度已经趋缓,并且转向体制创新、质量提高的轨道。截至目前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乡镇企业转制为股份制或民营制的已达 95”%。 这是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卢永军近日在甘肃酒泉参加 2024 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信息。乡镇企业仍有生命力“”目前,乡镇企业占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是 三分天下有其一 ,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 半壁江山 ,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虽然从上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乡镇企业的进展势头已经减缓,但并不意味着其已进入衰退阶段。事实上,乡镇企业正期待着一种素养和效益上的综合提高。目前,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城镇,乡镇企业的进展趋势看好,例如:根据统计,去年是甘肃乡镇企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乡镇企业项目建设投资到位资金最多的一年。全省乡镇企业达到 25.5 万个,完成增加值 278.6 亿元,增长 18.1%。而来自农业部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全国乡镇企业改制率已达95%。其中 70%以上改制为个体私营,另外有不到 25%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卢永军还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国家在实施 抓大放小 ,即国有企业有步骤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过程中,不少国企的股份被乡镇企业收购了,所以国有企业改制的结果是扩大了乡镇企业的数量。可见,乡镇企业仍有着存在的生命力。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卢永军回顾了我国乡镇企业的进展历史。他认为,在中国进展市场经济的历程中,乡镇企业是先驱。这是一个被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所公认的结论。改革开放之后,乡镇企业应运而迅速进展。后来,就出现了所谓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最初是从江苏南部一些集体资金比较雄厚的公社、大队起步的。他们以集体积累的资金办企业,因为有政府支持,依靠银行贷款,因此规模较大。与苏南模式截然不同的是,温州一带集体经济力量比较薄弱,但由于地处东南沿海,交通发达,与外界接触很多,民间多有经商倾向,最重要的一点,这里有很雄厚的手工业基础,因此,从最初一家“”一户 起家 的纽扣、皮鞋、打火机作坊,到几家几户联手而成的私营企业,构成了我国最初的典型的市场经济雏形。它的产权非常明晰,利益机制非常紧密,用银行贷款较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