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庆祝建国 60 周年征文:车轮滚滚向前很小的时候,在农村的老房子里玩,抬头看见家里的墙上挂着一个大轮子样东西,爷爷――说,那是奶奶嫁过来时唯一的嫁妆一辆纺车,现在解放了,生活好了,不用再自己纺“”纱了,那是我对 车 最初的印象。 “”对 车 准确的概念是从独轮车开始的。小的时侯,妈妈唠叨说,我家要能买一辆独轮车,在生产队出工就可以多争工分了。后来请木匠做了一辆独轮车时,妈妈着实兴奋了一阵子,独轮车也确实给妈妈推出了比普通人多的工分。党的政策好,时间不长,农村分田到户,但独轮车碾地时的唧呀声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的乡镇工业开始萌芽,姐姐在乡镇企业里上班,每月14 元工资,由于从家到工厂有 3 公里土路,一年到头姐姐每天走路上下班,很是辛苦,有时碰上刮风下雨那就更是苦不堪言。姐姐就想要是有一辆自行车就好了,存了一年的工资,终于买了一辆二八式有大杠的黑色自行车。每到休息天,我就要求姐姐叫我学骑自行车,每当我从车上摔倒时,姐姐总是首先扶起她的宝贝车,用衣袖擦掉车把上的泥土,左看右看,生怕摔坏了。平常还常常有人来借车到镇上去办事,也常常有人靠着那辆车拍张黑白照片为荣。 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我上班后,刚开始买了一辆二六式的男用黑色自行车,看到别人骑摩托车上班,从身边呼啸而过很是艳羡。后来,随着工龄的增加,工资不断上涨,存够钱就买了一辆红色的踏板摩托车,骑上那摩托车,又快又威风,非常兴奋。 结婚以后,看到其他人上班,尤其是女孩子都是骑一辆美丽的电动自行车,很好看。考虑到要接送孩子上学,回家和夫人商量就给夫人也买了一辆爬坡王的踏板电动自行车。每天早晨,我女儿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子,一跑一跳,往妈妈车上一跨,双手往妈妈腰里一抱,嘴里嘀嘀喇叭一响,母女二人高兴奋兴上学去了。看到那场景,真感到幸福万分。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过,我家的日子一天天宽裕,生活一天天幸福,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家里的车也在一天天增多。先是一辆自行车公用,然后是每人一辆。再后来是一辆电瓶车公用,然后是两辆,等到每人一辆电瓶车时,自行车就躺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了。转眼孩子小学毕业,上初中,要求自己骑车上学,于是就又专门买了一辆美丽的小女生骑的电瓶车,女儿每天微笑地骑着它往返于学校和家里,像一道靓丽风景随街流淌。 转眼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