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记忆的特点人类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一般瞬时记忆持续几秒钟,假设能得到复习的话那么转为短时记忆,持续时间为几小时至几天,假设此期间能再次复习,那么转变为长时记忆,当然,长时记忆还是可能会忘了,要常常复习那么转变为永久记忆。人类大脑的记忆规律对文字的认知可大致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形同陌路(这一类的字词,即使你见过,也认不出来,脑海里没有一点印象);2.似曾相识(这个字词我在哪儿见过,可是没法说出准确的意思);3.一见如故(一看到这个字词,就能想起它是什么意思,但不是特别熟络);4.刻骨铭心(不仅知道字词的精确意思和概念,还能熟练地加以运用)。科学的背诵记忆一定要遵循人类普遍的记忆规律,根据这四个阶段,逐步深化。首先我们来看:怎样从形同陌路到似曾相识。对事物的认知需要循序渐进,对于语文的亲近感,你更不能指望一下子从形同陌路就跳到了刻骨铭心。不信不信我来举个例子。我请大家回到上学开学报道的时间,班主任一定都让大家做了自我介绍。当全班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名字、毕业学校、爱好说完以后,你记住了多少恐怕,你对大多数人的记忆都只是一个大体的印象,因为人太多,记不清。记忆的遗忘规律浩斯遗忘规律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他对记忆讨论的主要奉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讨论,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防止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正确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20 分钟 58%42%1 小时 44%56%8 小时 36%64%1 天 34%66%2 天 28%72%6 天 25%75%31 天 21%79%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 20 分钟、1 小时、24 小时,分别遗忘 42%、56%、66%;231 天遗忘率稳定在 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正确时间是记材料后的 124 小时,最晚不超过 2 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 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似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