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为今用谈传统文化的视觉表现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中国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的形式表现在当下的传播中日益缺失其影响力,以《黄帝内经》为例,作为中国古典医学文化的一颗明珠,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对今日人们的生息与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在西方医学和文化的冲击下,它面临巨的大挑战和危机。因而,本文探求以新旧媒体结合的手段将传统文化经典加以视觉表现,以新的形式吸引当下受众的注意力,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其价值所在。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播;视觉表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它对中华民族具有深刻的影响,乃至世界文化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与价值不能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其传统的表现形式受到当代受众的抵触甚至摒弃,原因是受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影响,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在传统的文言中徘徊,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将‘古为今用’的价值传承下去,在多媒体时代,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视觉表现形式合二为一的推广,乃是大势所趋。一、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本文以《黄帝内经》为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者,有着近两千年繁衍生息的历史,它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功不可没①。乃至今日,从当代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可以证明“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古人的先见之明。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导致局部人群生活规律的改变,出现休息“黑白颠倒”,穿着“饰而不服”,饮食“饥饱不节”等不良生活习惯,进而出现“老病少发”“英年早逝”的现象是历历在目。其原因是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故此“半百而衰”。于是,从“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无不在告诉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