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关键词]演民族资本主义,官商关系,历史解释首先,追本溯源,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对官府控制的斗争和纠葛中产生的。众所周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洋务运动期间,其原因是列强经济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资本主义产生提供必要条件,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为兴办近代工厂起到了示范作用,而商人的逐利思想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的精神动力。通常老师会用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进行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对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说明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官僚资本的推动下产生的。但细想之后,不禁会问鸦片战争后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不首先独立办厂、谋求生存呢?是缺乏资本和热情吗?假如说政府的示范作用起了效果,是不是此前政府有禁止办厂的规定而让商人、官僚对办厂赚钱望而却步呢?其实,所谓政府禁止民间办工业的禁令是不存在的,而且西方机器的吸引和民众的热情早已十分高涨,如当时早期的民族资本家中有很多是买办出生,如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盛宣怀等,尤其是唐廷枢担任十年怡和洋行买办期间,亲身经历了西方机器工业的巨大效益,而且他也积聚了一定的资本,但最后他还是没有选择独立经商而是投身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成为洋务派官僚的有力助手,其实这也是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们的无奈选择。同时,官商合办的企业本身也有很大的问题,如李鸿章在 1865 年谈到:“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复,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②可见即便是新派人物李鸿章早就设想到此后民间办厂一旦放开,官方将“无从为之”,与其让这样的结果出现,不如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企业,既能利用民间资本为自己谋取私利,又可对“富商大贾”有所控制,岂不更好?所以,在这样思想下兴办的官商合办企业往往以官为主,造成经营失策、亏本严重,即使一些企业如轮船招商局也只能依靠官府背景可以减免厘金,另一方面垄断漕运,排斥其他竞争对手才能有所获利。郑观应所办的上海织布机那么是典型的代表,史料记载:“该局在开车之前,专办官务的龚寿图就任意挥霍,办事不实……李鸿章接手后掌握了全厂的管理大权,”③直至该厂结束股东都丝毫没有分红。梁启超说:“中国商务之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