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行讨论视角对比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中折射的生态哲学观翻开文本图片集关键词:生态哲学;《哈利·波特》;《皮皮鲁总发动》;生态文明《哈利·波特》〔以下简称《哈》〕制造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奇迹,自问世以来便受到热烈追捧。该小说主要讲述主人公哈利·波特历经魔法世界的种种生死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青年的故事。《皮皮鲁总发动》〔以下简称《皮》〕由郑渊洁创作,讲述了皮皮鲁和鲁西西等人一起冒险的故事,深受中国儿童读者的喜爱。作为中西方代表性儿童文学作品,国内外学者对它们的讨论层出不穷。国外对《哈》文的讨论主要包括:对其文学渊源的探究或从儿童成长理论视角、历史视角、社会伦理视角、文化批判和读者反响批判视角等角度对其进行多元解读。国内学者对《哈》的讨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叙事结构的特征及人物形象的象征和隐喻意义;从儿童心理学、接受美学、教育学的角度;从文化和哲学角度,探讨该系列小说呈现出的哲学内涵和文化价值。对《皮》文的讨论主要基于作品的成长主题、顽童形象、叙事风格等视角。一、生态哲学思想的根本内涵“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家”,最初所指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自然环境。生态学〔ecology〕这一术语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首次提出,指的是讨论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经济不断开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挑战日益严峻。人们开始反思工业文明和现代化社会带来的生态代价,也渴望自然、社会、精神世界中的一抹绿色”[1],在学术界表现为讨论者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审视讨论对象。随着生态批判理论的不断开展,生态学逐渐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扩展。讨论者们将生态学和人文学科讨论相结合,诸如讨论文学作品中的“动物伦理思想”,如黄雯仪[3];讨论“生态翻译”,如邵华[4];讨论“生态语言学”,如杨喜刚[5,6];以及从生态学的角度讨论教学,如黄雯怡[7]和张弛[8]。一、两部作品中生态哲学观概述〔一〕自然生态在《哈》文中,J.K.罗琳制造了一个充满自然魅力的魔法世界。在这里自然万物都具有奇妙的力量:猫头鹰可以送信、凤凰的眼泪可以治病、鳃囊草有助于水下呼吸等等。人类不再是唯一主宰者,自然和人类的地位同样重要。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主动建议把脊背龙诺伯送给远在罗马尼亚的查理照料,然后再放回到野生环境里,正如叶舒宪[10]指出:“这个情节虽然发生在魔幻的想象王国,却是对人类灭绝众多物种的文明罪行的彻底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