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的危机应对教育

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的危机应对教育_第1页
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的危机应对教育_第2页
“近年来,国内外危机频发,从美国 9·11”事件、印度洋海啸到印尼大地震和缅甸遭强热带风暴袭击,从 SARS 病毒、禽流感肆虐到多地煤矿、车祸事故频发,从吉林化工厂爆炸、“”松花江水污染到今年的 大雪灾、骚乱、手足口病疫情爆发、列车相撞和大地震 。的确,如此频密的突发事件前所罕见,使得整个社会的危机感大大加重,这表明了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但相比这些危机事件本身更令人担心的是,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应对能力薄弱。应该说,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着诸多危机的挑战,针对严峻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进展观,从切实维护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立完善全社会预警制度、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方面作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和部署。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如缺乏对应急管理的整体规划和资源全面整合,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责任划分不清、管理分散,风险评估机制和早期预警不足,各类预案不被人们熟知,尤为突出的是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教育和紧急状态下的体验性训练机制尚未有效地形成。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教育机制,形成有效的政府制度,使民众能比较从容地面对危机,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实质是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应对能力的综合考验。我们长期处于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对可能出现的自然或人为灾害认识不够,准备不足,缺乏超前防范意识。2024 年春爆发非典时,我国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出现集体性恐慌和非理性行为,从某种意义上可归咎于危机意识与应对能力的缺乏。在反思中,专家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一个良好运行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有着健全的创伤救助机制的社会。应该承认,在心理救助和紧急状态下体验性训练这一环节上,我国民众应对能力薄弱,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超前防范意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缺乏基本了解和自我保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公众的危机宣传教育和体验性训练等方面还十分欠缺。欲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政府与其他社会机构首先要做到警钟长鸣,强化公众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心理基础,而要强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文旅传媒+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传播文化,成就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