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美术为载体提高学生良好品德的讨论摘要:对于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特别是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尝试用艺术的审美功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在美术实践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育学生耐心细心的好品质,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与熏陶中,感知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关键词:美术;品德;情绪;教育小学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使其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良好的德育品质不仅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它能帮助学生明辨是与非,美与丑,分辨善与恶,正与邪,从而指导自身行为,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与社会要求相符合。《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老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教育之中,对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保证人才培育的正确方向应起着主导作用。”小学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知周围世界的美,从而学会用各种方式来表现美,抒发内心对事物的热爱,对家乡山河的热爱。那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该如何以小学美术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良好品德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育积极情绪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有些小学生逐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极大影响了学习身心的正常进展。有人说,美有治愈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美好的事物,能使人愉悦,产生积极的情绪,因此,老师可以用美术教育来帮助学生调节心理,从而使学生缓解心理压力,逐渐抛却自卑等心理障碍,在美好的事物中感受阳光,感受温暖,找到精神慰藉,重新找回自信,找到积极的方向。有的学生受不住挫折,一旦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甚至导致不可预知的事故,这是要不得的。生活中有阳光就会有风雨,不可能一帆风顺。对于这些学生,老师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抗挫折教育,同时让其做个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感知生活的美好。比如盛开的鲜花,小娃娃展开的笑脸,绿茵茵的草地,忙碌的清洁工人,让孩子们明白盛开的鲜花经过风吹雨打才有现在的漂亮,绿茵茵的草地需要不时的修剪才能显现出美的姿态,公路洁净洁净是清洁工人每天的忙碌。老师不仅要指引学生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更要發现身边人员的美。美在于发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