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材答:基本原则:准确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2,说明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结构图的制作方法。答:一,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矩阵制。二,制作方法:1.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计算,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2.功能、职责、权限相同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致,并列在同一水平线上。3.表示接受命令指挥系统的线,从上一层垂下来与框图中间或左端横向引出线相接。4.命令指挥系统用实践,彼此有协作服务关系的用虚线。5.具用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3,简述工作岗位写实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4.培训写实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岗位写实的技术技巧。5.写实人员要把写实的意图和要求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使其积极配合,全力协助写实人员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4.简述作业测时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答案:(一)测时前的准备 1)根据测时的目的选择测时对象。测时对象确定后,调查人员要将测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向员工解释清楚,以便取得员工的配合,共同把测时工作做好。2)了解被测对象和加工作业方面的情况。3)根据实际情况,将工序划分为操作或操作组。划分的原则是: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要分开;机动时间、手动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要分开。在划分操作的基础上,确定定时点,作为区分上下操作的界限,以保证每次观察记录的一致性和正确性。4)测时最好在上班 1~2 小时后,待生产稳定后进行。(二)实地测时观察。(2.计算有效的观察次数,求出每一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3.计算稳定系数,检验每一项操作的平均延续时间的准确和可靠程度。(4.由每个操作平均延续时间,计算出工序的作业时间,再经过工时评定,得到符合定额水平的时间值,作为制定时间定额的依据。5.简述岗位抽样的基本程序、步骤和方法。答案:1)明确调查目的。2)作业活动分类。3)确定观测次数。4)确定观测的时刻。5)现场观测。6)检验抽样数据。7)评价最后抽样结果。6.分析说明企业员工统计的指标内涵与分类。答:内涵:企业员工统计包括人数统计和结构统计,企业员工人数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又称平均人数统计;企业员工结构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根据一定标志进行的构成统计。企业员工的分类:按性别构成分类;按年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