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这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可以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大类,与其相对应的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不过,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变化,企业的类型可能会发生转变。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低从而使得劳动者占用固定资产的数额相对较低,在产品成本中劳动所占比重较大,同时具有技能要求相对低、一定行业内附加值低等特点的企业,如纺织、家具、服装类企业。而所谓落后企业也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是指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水平与社会进展需求及该行业的整体水平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的企业,如一定时期内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相对于节能要求的高能耗企业、相对于环保要求的高污染企业,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落后企业,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特征。正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一些特点与落后企业具有一定吻合性,加上从产业进展转化的时间角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程度上可被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所替代,使得人们误以为可以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划上等号,认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是低端的、落后的企业。其实就劳动密集型企业本身而言,作为维系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一,这种类型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产品,容纳了众多的普通劳动力,在我国的市场链条中还承担了服务高端企业、扩大外贸交易总量的功能。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的相对落后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就是落后企业。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分析:1、从技术角度来看,评价企业是否先进主要看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俗话说,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企业。首先,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样可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如在传统纺织企业中推行机器更新和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或装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使这些企业获得持续生命力乃至竞争力。其次,新兴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内在地蕴涵着丰富的技术和创新元素。如计算机软件等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研发型或知识密集型企业,同样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事实上,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当前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因此不能生硬地把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立起来。关键的问题,是考虑如何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以及鼓舞创新等方式实现企业效率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